教研活动

您的位置: 学院首页 >> 教学系部 >> 能源化学工程系 >> 教研活动 >> 正文
能源化学工程系召开2025-2026学年第一学期首次教学研讨会
发布时间:2025-09-29     作者:     浏览量:   分享到:


2025 年 9 月 26 日,能源化学工程系全体教师齐聚南岸校区 20309 教室,召开本学期首次教学研讨会,探索 “人工智能 +” 赋能化学课程教育新路径。本次会议以 “人工智能 + 化学课程教育应用案例分享与实践探索” 为核心主题,由系主任牟元华老师主持。会议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化学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,通过典型案例交流、实践经验分享,为后续教学改革与创新明确方向、凝聚思路。

会议开始,牟元华老师率先分享暑期参会成果,2025 年 8 月 21 日至 24 日,参加了由中国化学会与南京晓庄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八届《化学教育》读者、作者、编者学术交流会。围绕高校化学教学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现状,向全体教师系统介绍了大会披露的最新应用趋势、典型实践场景及可复用的教学经验,为后续系内教学改革提供了前沿视野与外部参考。

在案例分享环节,与会教师结合自身主持的教学改革项目,深入探讨 “人工智能 + 化学教育” 的落地路径。兰海老师以其负责的重庆市教改项目为切入点,详细阐述 “生成式 AI 背景下学生开放性学习成果的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” 的核心内容针对传统评价方式难以适配开放性学习成果(如创新实验设计、研究性报告等)的痛点,项目团队依托生成式 AI 技术,构建了多维度、动态化的评价指标体系,并介绍了当前已完成的试点教学进展 —— 通过在部分课程中试用该评价体系,有效提升了评价的客观性与针对性,得到学生普遍认可。

随后,牟元华老师就另一项重庆市教改项目 “AI 赋能大学化学概念可视化的项目化教学与深度理解研究” 展开分享。他指出,大学化学中诸多抽象概念(如分子结构、反应机理等)是学生学习的难点,项目通过 AI 技术(如三维建模、动态模拟等)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交互、可视化的教学资源,并结合项目化教学模式,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。目前,项目已完成部分核心概念可视化资源的开发工作,且已进入课堂试用阶段,初步反馈显示学生对复杂化学概念的理解效率显著提升。

此次教学研讨会的成功召开,为能源化学工程系教师搭建了 “人工智能 + 化学教育” 的交流协作平台。不仅帮助教师群体精准把握了 AI 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向与实操方法,更有效激发了大家参与教学研究、申报高水平教学项目的积极性。下一步,系部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,推动更多 AI 教学成果落地课堂,为应用化学专业建设与化学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

扫描此二维码手机上查看当前信息